
谢卫平 县畜牧局畜牧首席专家 高级畜牧兽医师
每次联系谢卫平,他总是很忙。不是在养殖场落实防疫措施,就是在村里为养殖户培训实用技术。 谢卫平说,畜牧养殖是一个系统的产业链,其中,动物防疫在畜牧养殖中起到关键作用。这不但关系到养殖户的利益,还关系到全县畜牧产业的发展,更关系到市场供给。 “我每次到养殖场,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求养殖户抓好防疫工作。”因为防疫工作关系到畜禽的成活率,所以,各养殖场的防疫、消毒、疾病治疗等最让谢卫平牵挂。他经常到养殖场检查防疫工作是否到位,认真听取养殖户介绍动物免疫、养殖场消毒等情况介绍,深入养殖场每一个角落,查看每一批动物的生长情况。一旦发现有哪个环节还不够到位,谢卫平会马上指出来,要求养殖户尽快整改到位。要是没有按照要求整改完毕,他会派工作人员到现场督促,直到整改完毕为止。

为联系村养殖业发展出谋划策
2009年,谢卫平结对帮扶平桥镇山头庞村,重点帮助该村发展养猪产业。
山头庞村从事养猪的农户有1/3,年初生猪存栏286头,其中能繁母猪36头,养猪专业户却只有3家,且都是简陋传统的养殖方式。
在详细了解该村养猪产业发展情况后,谢卫平主动和村干部、农户代表座谈、讨论。
在该村,谢卫平多次举办养猪培训班,为养殖户讲解生猪疫病防治综合措施、生猪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、生猪的饲养管理等技术。通过多次技术培训,大大提高了该村农户科学养猪的技术水平。在谢卫平培训时,除了山头庞村养殖户外,周围一些养殖户也过来听课。
在谢卫平的推动下,该村实现了以“农夫生猪合作社”为龙头,带动全村及周边养猪户养猪致富。帮助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建设,推行统一引种、统一防疫、统一技术、统一品牌,规范生产、抱团销售。
经过一年的努力,该村养猪产业得到了发展,目前共有专业户5个,规模小区1个,全村存栏生猪500多头。养猪效益也明显提高,每头生猪养殖成本下降30-40元,全年可增收10多万元。明年标准化养猪小区建成后,该村可增养猪产值600万元。全村已改造猪舍18户,增建污水处理池4个,干粪池1个,污水收集、灌溉管网130多米,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。
为养殖户服务最快乐
平桥镇一养殖大户,家里养有200多头肉猪,因贪便宜,买了未经检疫的一窝染疫仔猪,第二天就出现病症,农户焦急万分,打电话向县畜牧局求救。一接到农户求救电话,谢卫平放弃周末休息,立即赶到该农户养殖场。经临床诊断为传染很强的疫病后,随即组织农户采取相应措施,立即实施无害化处理病猪,消灭传染源,对全场采取全面彻底带猪消毒,包括所有器具、用品、场地,并安排防疫人员对未感染生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,督促各项工作做实做细。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,很快控制了该场疫病,没有引起蔓延,200多头猪保住了。该养殖场负责人感激地说:“多亏了首席专家采取果断措施,要不然,我的200多头猪肯定会大量‘牺牲’。”
2006年,我县有一大型养猪场里的许多生猪发生疑难病症,该养殖场负责人怀疑是饲料问题,就向一些饲料店说起这个情况。然而,饲料店却说:“这种情况我们碰到许多次了,没事的。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挽回的。”回去按照饲料店提供的方法救治了几天,可情况非但没有好转,反而更加严重了。这时,养殖场负责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。想来想去还是拨通了谢卫平的电话。
谢卫平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后,说:“出现这样的问题,主要有两方面原因。一是前期免疫工作不到位,二是发现后采取的救治方法不对路。有些病在表面上看,症状是一样的,但是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却完全不一样。”
谢卫平清醒地认识到,如果不采取正确而有力的措施,这些猪可能会“全军覆没”,这么大的养殖场也只能关门。于是就直接联系省、市相关专家来天台,一同会诊,采样送检,确定下一步的综合防治措施。
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,该场有效控制了病情,使得养殖场尽快恢复生产。
该养殖场负责人回想起2006年的那场高热病,至今记忆犹新。他告诉记者:“那年,我们养殖场生猪死了许多,当时心里相当悲痛,甚至绝望了。还好,谢卫平带来了一批专家一起会诊,让我减少了许多损失。现在我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了。最近几年,我在注重防疫的同时,还在县畜牧局的帮助下开展标准化养殖,从细节上面开始注重抓消毒。原来我的一头母猪,一年头产十二三头,现在可以达到十八到二十头,效益相当好。”
对于养殖户发自内心的感谢,谢卫平诚恳地说:“能够为养殖户服务,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。看到养殖户在我们的帮助下,通过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提高生猪成活率,从而实现增收,使我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。”
|